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读诗经 看大河:河洛文化源流长 八景再建古意浓

2017-07-28 08:02 来源:华东日报 作者:张謇

核心提示

洛河洛阳段美景取一瓶洛河的水□记者侯梦菲实习生皇甫博媛文记者赵龙翱摄影核心提示丨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467公里的洛河并不能排到大河之列;但在中国的文化版

□记者侯梦菲实习生皇甫博媛文记者赵龙翱摄影

核心提示丨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467公里的洛河并不能排到大河之列;但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它绝对是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大河,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史。它承载的有——仓颉造字、伏羲八卦、洛水之神的动人传说,孔子洛河之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诗经》中的“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的雄壮。

一座城池,以它为名;一种文明,因它而生。洛河,孕育了灿烂的河洛文化。近年来,洛阳把河道治理与文化保护融为一体,不仅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还在洛河之畔重建“瀍壑朱樱”“洛神广场”等文化景观。7月21日,“读诗经看大河”大型公益行动走近洛河,寻找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聚焦当下的洛河治理。

诗歌检阅六军洛河畔数万士兵显国力

洛河是一本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洛河孕育的文化太厚,我们先从《诗经》说起。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

7月21日,一场读诗活动在洛河之畔举行。洛邑古城内的汉服体验馆里,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建生和5位国学爱好者,诵读《诗经》,感受国学之美。

窗外,杨柳婀娜,禽鸟轻翔,晴空万里;窗内,诗声琅琅,蒲扇挥动,清风徐来。

站于洛河北堤南望,波光粼粼,烟波氤氲。不禁遐想,数千年前,周王在洛河旁检阅六军的雄壮场面。

《诗经》中的洛水浩荡,岸上是整齐列队、等待检阅的军队,一眼望不到边际。

《周礼·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榖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六师”。因此,“六师”即“六军”。

一军,有12500名战士;六师,共75000名士兵。彼时周朝之盛,可窥一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王建生认为,诗中浩浩荡荡的洛河和队伍庞大的士兵,彰显着周王的天子威仪。

《牡丹》文学杂志主编王小朋推测,《瞻彼洛矣》的故事大约发生在西周时代,周公姬旦营洛,为周都东迁做准备,周朝国力强盛。泱泱洛水,成为洛阳城的天然屏障,庇佑洛阳城的文化绵延不断。

洛水一脉,滋养万物。在洛河如画的风光中,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众多华章。有专家称,白居易留下的3000首诗歌中,有800余首是在洛阳写的或者写洛阳的。而李白写洛阳或者在洛阳写的诗,也有46首之多。

传说河图洛书出圣人洛汭祭祀祈丰年

洛河两岸产生的传说很多。其中,关于伏羲氏的就有“河图洛书”和“洛汭”等。

巩义市河洛镇,洛河汇入黄河之地。王小朋曾和16位洛阳作家,用13天的时间沿洛河逆流而上,探寻洛河源头。采风团的第一站便是河洛镇,只是这里已经难觅昔日“洛汭”奇观。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洛水又东北流,入于河……谓之洛汭。

洛汭,就是洛河入黄河处。远古人类认为,河流交汇的水域是距天最近的,与天相通。而洛汭就是传达天意的神圣之地。相传上古时期,伏羲氏曾在黄河岸边筑高台,以祭祀河洛两水的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洛河水质清澈,黄河泥沙滚滚,两者相遇,清浊交融,如同道学中的阴阳图,相传伏羲氏据此画出太极八卦图。如今,两河水质相似,洛汭奇景消逝。

历史上,关于伏羲氏和洛汭的传说很多,已无法考证。王小朋说,但可以确定的是,洛汭的黄河北岸就是以太极拳著称的温县。

而洛河之畔的另一个传说“河图洛书”,被视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沿洛河逆流而上,在今天洛宁县的西长水村,至今保留有专门记载“洛书”之源的两通古碑。其中,清雍正二年永宁县令沈育所立的古碑上,有时任河南府尹张汉书书写的“洛出书处”四个大字。可见,当时的人们就认为这里是“洛出书处”。

水文河道不长落差大自古旱涝交替发

洛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据1995年出版的《伊洛河志》记载,洛河从陕西蓝田县灞源乡、洛南县洛源乡一带发源,向东流入河南后,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市区、偃师,最终在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汇入黄河,全长约467公里,其间汇入300多条大小支流。

历史上,洛河暴涨曾给两岸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现在,洛河水位下降,为蓄水,仅洛阳市区段已在河面建设数十座橡胶坝。历史上的洪旱灾难,现在已很难想象。

洛河流域图上,可以看到洛河发源地海拔近2000米,入黄河时降至100余米。467公里长的河道,落差1800多米。

尤其洛河洛宁段,洛宁县内支流密布,南北呈羽毛状分布,从高山、丘陵汇入洛河。

洛河的流量并不算大,但到夏季多雨季节,河水却暴涨如脱缰野马。

伊洛河流域自古旱涝灾害交替频发,历史资料记载,从公元前184年到1984年,2168年间共发生洪水灾害372次,平均5.8年一次。从公元前1809年到公元1881年,3690年间共有旱灾145次,平均25.4年一遇。

《洛阳市志·大事记》曾记载了一个时期洛河的暴涨情况:1898年秋,洛水暴涨,自洛阳至洛汭,两岸百余里,庐舍、秋禾被淹;1900年夏秋间,伊、洛、瀍、涧同时暴涨,漂没民舍庄稼,四乡居民逃往陕西省者,络绎不绝;1931年8月,淫雨兼旬不止,伊洛河同时暴涨。洛河高出河堤一丈五尺,伊河也高出堤面丈余,沿河居民死伤500余口……

着古装,读《诗经》

7月21日,在洛河之畔的洛邑古城汉服体验馆内,梁周露宝、久美、朱建猷、祁祁、郭宇5位古典文学爱好者和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建生,一起读《诗经》、品经典。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纯手工打造的条几前,13岁的小明星梁周露宝手持竹简,诵读《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青砖古瓦前,久美轻轻作揖,吟唱《诗经》的经典篇目《关雎》……

当日,热浪逼人。大家一起诵读《瞻彼洛矣》。衣服被汗水浸透,他们却坚持一遍遍走位,只为拍摄出最美的画面。两名记者在现场还当起助理,一人一把蒲扇,站在拍摄画面之外用力摇扇给读诗者送去清凉。

寻访山河口处寻遗迹大禹劈山导洛水

古时,威胁两岸百姓安澜的洛水早已不见,但关于洛河治水的故事依旧流传。

洛河全长400多公里,其中卢氏境内113公里,是洛河流经面积最大地区。

范里镇山河口,距卢氏县城15公里,相传为大禹劈山导洛处。站在山河口大桥,可见两山之间,洛河携泥沙奔涌而下,气势磅礴。

相传,上古时代这里河道未开,水患频发,大禹带人执斧劈山,导洛东流,以解水患。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山河口”,又叫“大禹导洛处”。

《卢氏县志》记载:大禹导洛驻此,手迹、石盆、石灶犹存。《尚书》中也有“禹贡导洛至雄耳”一说。

王小朋曾到山河口寻找大禹治水遗迹,但由于故县水库蓄水,曾经的遗存已沉睡于水下。

变迁东周时期始治水隋唐航运最鼎盛

河南,自古就有舟楫往来。从夏商周“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到宋都大梁数千年间,国家的政治中心多在伊洛之滨。

据了解,早在东周时期,洛河就已修建了一些引水工程。《水经注·谷水注》中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自东汉、魏晋至隋、唐,洛阳相继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漕运和灌溉有了很大发展。

  • 逻辑混乱文理不通不懂法律,淄博市文化旅游局竟能如此没文化?! 逻辑混乱文理不通不懂法律,淄博市文化旅游局竟能如此没文化?!

    本站讯 2022年8月22日,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淄博文旅局)针对中国焦点新闻网特约记者赵某做出处罚决定书([淄]文综罚字[2022]F000021号),以赵某假冒记者采访为由,决定对其罚款三万元人民币,并责令其停止假冒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此事立即在...

  • 打造一张小汤山响当当的文化名片,这个河南小伙真中 打造一张小汤山响当当的文化名片,这个河南小伙真中

    2021年11月,经区委五届203次常委会和区政协五届20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北京御笔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刘建鹏,被确定为政协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2016年,御笔坊入驻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目...

  • 北京书画院艺术联盟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乐维文化书画笔会 北京书画院艺术联盟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乐维文化书画笔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5月18日上午,北京书画院艺术联盟和乐维(北京)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维文化)联合举办了北京书画院艺术联盟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乐维文化书画笔会。 此次书画笔会是由北京书画院艺术联盟主席团执行主席王世军和乐维...

  • 汉心:诗人徐玉诺—— 一个被现代规训落选的文化遗民 汉心:诗人徐玉诺—— 一个被现代规训落选的文化遗民

    作者:[汉心] 诗人徐玉诺 现代技术扩张降低了人的外部压力,人的天敌就成了人本身,否则,就不会有优生学、社会差序和鄙视链等竞争性文明病,以及马克思命题中异化衍生的反抗与拯救。从现象生成及演化梯度来看,中国,尤其是前现代文学论道尽管源远流长,盛...

  • 讲政治就是“为人民服务” 讲政治就是“为人民服务”

    来源:亚洲新闻周刊 文 / 文化学者 汉心 政治文化就其发生学而言,都是为确保族群优先与光荣的知识系统,没有人会逆向选择对自身不利的观念形态,更不会主动放弃或贬低自己的文明属性而被他者所定义。因此,即便是全球化资本交错布局,力图拆解国家自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