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体育 > 正文

自己因为腿疾所以不方便站起来

2017-07-26 07:5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游龙新闻

核心提示

(原标题:叶带娣:送信遇险被困山洞挨饿7天逃出生天)出生于1927年的叶带娣今年已是90岁高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岁。1947年,20岁的叶带娣不顾父亲的反对,毅

(原标题:叶带娣:送信遇险被困山洞 挨饿7天逃出生天)

出生于1927年的叶带娣今年已是90岁高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岁。1947年,20岁的叶带娣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成为一名通信员,徒步往来莞深两地之间传送情报,并且曾遇险被困山洞长达一周。不久前,记者拜访了这位老人并听她讲述了70年前的那段故事。

策划:方镇彬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启亮

通讯员 张倩 何冠琏

1 幼年时父亲给地主家耕田养家

7月21日,记者前往叶带娣家中拜访,老人正坐在一张旧沙发上休息,看到记者前来她非常高兴,向门口的方向挪了挪位置,然后带着歉意拍拍自己的腿解释道,自己因为腿疾所以不方便站起来。

老人的家里房间不算大,墙上放有一张老人年轻时的照片,是她从1950年离职时的证书上复印放大后制作的,被老人的家人塑封起来。老人当年的离职证书、和战友的聚会合影等都被妥善地放置在一个小包里。

如今的叶带娣年事已高,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里带着大半个世纪的沧桑,谈起以前的事情却兴致很浓。她小时候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生活非常拮据,周围的乡亲生活也普遍穷困。叶带娣家里没有自己的土地,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为地主家耕种的五亩地维持,地里大部分的收成交给地主以后,留下的粮食仅能勉强糊口。

在她十一二岁的时候,日本侵华战争打响,日军很快就来到这片地区。“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日本的部队过来都是走大路,不敢往两边山上走,所以很多人就躲到山里去了。”叶带娣回忆道。当时才十几岁的叶带娣对抗战时期的情形印象不深,对于日军在本地的所作所为大部分知之不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她不经意间竟还能哼出一首当地游击队传唱的抗日歌谣:

河里睡,慌又慌,东洋鬼子在上膛;

昨天烧了黄家寨,今天又烧曹家庄。

逼着别人挡炮火,逼着老人运军粮;

炮火打死丢山口,运粮打死丢路旁。

这样做人有何用?拿起枪杆上战场!

几年以后,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叶带娣也已经长大成年,令她遗憾的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始终没有一个读书识字的机会。

2 不顾腿疾毅然成为部队通讯员

叶带娣腿脚不便并不是因为年老所致,据老人的女儿介绍,母亲从年轻时就有腿疾,走路比正常人要吃力很多,速度也不快。即使这样,1947年4月,20岁的叶带娣依然不顾父亲的反对,加入了当地的革命武装,成为一名通信员,负责在东莞与深圳之间递送情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7年中国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在叶带娣的说法中,此时选择参军入伍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想去部队,平时也有很多游击队员过来宣传,号召大家一起推翻反动派统治。”当时与她一起前往部队的还有很多人,在叶带娣的描述中,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质朴热烈的革命情怀。

据资料记载,1947年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在九连山、东江、滃江、五岭等地区,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时留下的武装骨干为基础,先后建立东江人民抗征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等14支人民武装。或许是由于这种渊源,在老人口中依然将自己加入的部队称为“东纵”。对于七十年前的那段经历,老人的印象已渐渐模糊,很多细节已经回忆不起来。

叶带娣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除了她以外,另外有两个弟弟先后加入了当地的革命武装,其中一个在后来的作战中不幸身亡,另外一个则随军到了香港。

3 送信途中被困山洞长达一周

1949年1月,粤赣湘边区党委下令改编所辖部队,活动于东江南岸的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江南支队第三团改编为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主要在东(莞)宝(安)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参与创建和巩固以东江为中心的战略基地,迎接解放大军南下,这支队伍成为解放东莞的重要力量。这也与叶带娣老人的记忆基本吻合。

“当时每天都会有情报需要传达到各个部队,我们在长龙村附近接收到上级的情报,就走路到深圳宝安去,交给当地的联络站负责人。”除了长龙到宝安,有时候也会从梅塘到观澜,甚至有时要从深圳一直走路到当时的东莞县城。

叶带娣腿脚不便,大部分时候又需要走山路送信躲避危险,因此她往往需要走很长时间。在当时的情况下,大部队的位置随时在进行调整变动,给叶带娣送信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送信花的时间久,有时候回来大部队已经走了,有两次差点找不到组织。”叶带娣说。

一般来说通信员的工作危险性不大,但是偶尔几次遇险的经历让她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有一次叶带娣像往常一样送信到宝安,与当地联络站的站长刚在约定地点碰面,结果不知哪里走漏了风声,行踪被敌人发现。敌人很快就围堵上来,叶带娣和联络站长等几个人不得不躲藏进附近的山洞中,被困在其中不能逃脱。

期间联络站的其他同事前来接应,也无法将他们救出,只能隔三差五悄悄送一点点水和干粮。几个人在山洞中忍饥挨饿整整一周的时间,敌人最终放弃寻找,撤掉了封锁,他们这才逃出生天。

4 1950年放弃政府公职回家务农

1949年后,叶带娣进入新成立的东莞县政府公安局成为一名炊事员,负责为当时在押的犯人提供饮食。一段时间后,叶带娣自感不适合在这里工作,于是向组织提出了辞职请求。据当时的东莞县人民政府1950年开具的《工作人员离职证明书》显示,叶带娣的离职事由是“回家生产”。

叶带娣回到村子里以后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不久以后就迎来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与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叶带娣家里也分到两亩土地,一家人彻底摆脱了过去为地主打工的生活。如今90岁的叶带娣,虽然思路不如以往清晰,但仍然很有精神。她告诉记者,她现在还与以前的战友保持着联系,并且向记者展示了聚会的合影照片。一摞照片都被她仔仔细细收好,这些战争年代培养起来的友情让她倍感珍惜。

如今叶带娣作为政府优抚对象,每月享受政府发放的补贴,并且逢年过节还会有专人前来慰问,有时政府还会组织体检诊疗,社区的工作人员与老人之间都非常熟悉。这让叶带娣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足,对比以前的生活,当下的幸福更显得来之不易,值得珍惜。